徠卡顯微鏡-碎屑巖研究(二)
三、成巖史研究
利用碎屑巖中鏡質體反射率數據,確定一個地區的成巖期和次生孔隙的發育期。在明確成巖期后,對各成巖階段進行分析。徠卡顯微鏡
現以二連盆地為例,成巖過程有以下幾個階段(圖4-1)
1、壓實作用
沉積物沉積后,由于上覆地層的壓力,沉積物被壓實成巖其特征是粘土顆粒及膠結物塑性變形,顆粒間呈鑲嵌接觸,原生孔隙大部分被破壞。
2、粘土薄膜的形成
在碎屑顆粒周圍可見有一層很薄的粘土薄膜,掃描電鏡分析表明,主要是蒙脫石、伊利石物質,是由凝灰物質在成巖過程中蝕變而成的。
3、細粉晶或連晶白云石的成巖作用
在泥質薄膜形成之后,有更多的凝灰物質以雜基的形式沉積在碎屑顆粒之間,形成早期的隙間充填物。
徠卡顯微鏡,在壓實過程中,凝灰物質逐漸向泥質(蒙脫石)轉化,凝灰
物質中部分多余的Ca2+、Mg2+與帶有HCO-3的水結合,形成Ca(Mg)Co3。新形成的白云石部分或全部代替了原來凝灰質雜基。
4、凝灰物質蝕變成蒙脫石
早期充填于孔隙中的凝灰質,隨著埋深的增加,可蝕變為蒙脫石和伊利石。殘留的凝灰質及玻璃質形態特征是它演化的直接證據。徠卡顯微鏡
5、方解石的交代作用
方解石可取代砂巖中的蒙皂石雜基,以及正在蝕變(或已蝕變)成蒙皂石的凝灰質巖屑顆粒,并取代了碎屑長石的一部分。在含蒙皂石較多的細粒砂巖中,方解石含量相對較低,約含3%-5%在砂粒粗、膠結物少的砂巖中,方解石多呈連晶并能見到清晰的被取代顆粒的痕跡,方解石含量可高達15%。
6、方解石的溶解作用
方解石晶體形成后,由于生油層中有機質脫羧基作用不斷產生Co2,使已結晶的方解石被溶解,形成新的溶蝕孔洞。
7、自生石英及石英的次生加大作用
自生石英主要發育在溶蝕孔洞的洞壁,呈向心生長,石英的主要來源是凝灰物質中的SiO2及長石被溶解后,沉積水中SiO2成分增加,促使其結晶或使其產生次生加大作用。徠卡顯微鏡
8、自生長石及長石的次生加大作用
自生石英沉淀之后,使沉積水由酸性過渡到堿性,此時溶液中原來溶解凝灰質及長石中的
K+,Na+,A1+等離子與SiO2結合形成自生長石。
9\鐵方解石的析出和交代作用
徠卡顯微鏡由于方解石部分被溶解,產生一部分鈣質,又由于巖石中早期粘土礦物被方解石取代,使得溶液中富集了部分Fe2+,Fe2+離子,在還原條件下,由于Fe2+的加入,形成鐵方解石。根據鐵方解石的分布特點,均分布在*次方解石溶蝕的孔洞中,自生長石被鐵方解石包圍,說明其形成時間在自生長石之后。
10、二次溶解作用
鐵方解石(白云石)沉淀后,由于第二次的溶解作用,可將鐵方解石部分被溶掉,但影響規模不大,溶孔一般為2%-3%。
11、無鐵白云石的析出
當溶液中鐵已耗盡,zui后形成的無鐵白云石分布于鐵白云石的外圍或充填于被溶解的含鐵硅酸鹽孔隙之中。
徠卡顯微鏡-碎屑巖研究(二)文章由http://www.cnnoptics.com/編輯上傳。